发布时间:2024-06-24 23:05:05 | 基础网
高考志愿热门专业排名如下:
1、电子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5万~16万元
需求职位:电子工程师、质量系统工程师、生产课长等
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2、汽车制造业
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
需求职位:产品开发工程师、发动机工程师等
行业背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
3、医药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
需求职位: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制剂研发人员等
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4、旅游行业基础网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0万元
行业背景: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湖南各大学排名一览表最新
根据软科2023年湖南省大学排名,湖南省最好的大学是:中南大学,全国排名第23名。湖南省排名前十强大学包括:
1、中南大学(全国排名第23名)
2、湖南大学(全国排名第29名)
3、湖南师范大学(全国排名第87名)
4、湘潭大学(全国排名第92名)
5、长沙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121名)
6、湖南农业大学(全国排名第150名)
7、湖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188名)
8、南华大学(全国排名第191名)
9、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204名)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225名)
湖南各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位次表
按照湖南所有本科大学2022年在省内录取分数线高低排名,为大家整理以下内容:
湖南最难考、收分最高的大学:历史类为湖南大学,2022历史类最低分599分(第一专业组);物理类是中南大学,2022物理类最低分640分(第9专业组)。
湖南最好考、收分最低的大学是:历史类为湖南科技学院(预科班),2022历史类最低分409分;物理类为湖南文理学院(预科班),2022物理类最低分368分。
高考补录志愿填报技巧
1、以往重报志愿时都会出现某些院校过于集中的情况,各学院负责人为此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不要只关注“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应“冷热”结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录取机会
2、在填报时应注意对比一下高校的补录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对要报读的学校须慎重研究,虽然很多优质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而参加补录
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个别存在名过其实的现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钱*分,更不要因此错过补录机会,误了学业。
3、不要太过注重专业,应先考虑如何进学校,进了学校一切好办,进不到万事皆空,填志愿时候多加个服从调配,对于加大录取成功率有很大作用。
基础网(https://www.bjcybag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湖南省高考排名的相关内容。
2023湖南省高考排名可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查询。
按照有关要求,“1分段”统计表中不公布前50名考生的具体分值及分布情况。另外,因我省地方性加分项目只适用于我省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所以省教育考试院专门按照加分的适用范围对全省考生成绩分别进行了统计排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参照其适用的全省排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今年我省按专业类别公布了本科线上考生综合成绩分段统计表,考生可登录进入“考生综合信息平台”(网址:
2023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报名人数创新高。
其中,普通高考报名人数50.97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对口升学考试报名人数16.69万人,比上年增加1.49万人;少年班等其他考生约0.7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提前录取和2+4转段考试等不参加统考的考生外,实际参加全省统一高考的考生人数约为47.77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
其中,普通高考考生43.67万人;对口升学考生4.03万人;其他考生0.07万人。全省14个市(州)共设121个考区、302个考点、1.83万间考室,考试工作人员近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