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9 15:23:30 | 基础网
导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会被老师喜欢,被同学崇拜,在家里也会得到父母的疼爱,这仿佛也是我们从小时候就接收到的教育,成绩好的同学就有机会上名牌大学,毕业后就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也算是出人头地了。虽然上一个好大学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好好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合应试教育的。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时候,天才也是会被埋没的,你只需要等到你的伯乐。高考是一个独木桥,能够走过这个独木桥的人,很少。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一个“高考大国”,每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好几百万,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只有成绩足够优秀,才会去到好的大学。
清华北大,可以说是众多学子中的梦想大学,当然,能够去到清华北大的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也是有例外的。当年被清华北大“破格”录取的天才,后来都怎么样了呢?说出来你可能不太信。 基础网
一、偏科型人才
就现在的教学体系来说,都在鼓励学生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想要被某些高校录取,那自然是不能够出现偏科的现象,假如你有一门科目偏科严重,那么你的总分就可能达不到学校的要求,也就不会被录取了。
现在的教学和以前相比,也是好了很多的,教育已经全面普及了,受教育的人们也多了许多,但是在过去,教育体制还不完善,所以每一个学校都会有自主招生,当有些学生某一门学科不好,或是有严重的偏科现象,纵使他的总分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但是在某一方面,他很擅长,也是可以被录取的。
那时的国家百废待兴,各个学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在这一环境下,就会破格录取一些偏科型人才。
二、破格录取
我国的著名画家陈丹青,就是一个偏科型人才,他的文化课并不太优秀,但是他很喜欢画画,对绘画很是执着,从他记事起,就对绘画很是喜爱。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也没有去上有关于绘画的课程,书本上的画,邮票上的画,都是他的启蒙老师,他那时虽不能创造出自己的画,但是他临摹的画也很有他自己的特色。
陈丹青是在1953年出生的,那时的国家还不发达,教育也不普及,他只能过着自己的生活,将画画当作自己的爱好。后来,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陈丹青就去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但是因为离开学堂的时间太久了,让他对于英语这门科目无从下手,这也让他的文化课0分,但是他的专业考试却是满分,因为当时缺少这样的人才,后来也就破格录取了他。
三、成为了大有作为的人物
像陈丹青这样被破格录取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说朱自清,韩寒,虽然有些方面不达标,但是还是很优秀,很有闪光点的,这些被破格录取的偏科型人才,在后来都是大有作为的。
结语:有的人就是在某一方面有天赋,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薄弱的地方,都是需要扬长避短的。
基础网(https://www.bjcybag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当年高考作文只有6分,却被985大学破格录取的黄蛉,现在怎么样了?的相关内容。
对于高考生来说,在每一年高考之前都格外的紧张,因为这一场考试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在数字的背后,更是每一名考生对于将来的愿景还有这么多年的努力,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就是当年高考作文只有6分,却被985大学录取的黄蛉,现在怎么样了?
2009年因一篇甲骨文作文而在网络引起讨论的学生,名叫黄蛉。讨论不只是甲骨文的奇葩,而是作文全篇得分只有6分。学校请来专家对甲骨文进行翻译,最后的原因是离题了。虽然作文分低,可黄蛉用这文章引起了老师专家的注意。教育局特别请了古文研究专家来对黄蛉的作文进行研究测评,结果专家认为他是一个极具甲骨文天赋基础的孩子,如果可以加以教导,可能在甲骨文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
2008年其实黄蛉就落榜无缘大学,回想自己一年的辛苦。于是他剑走偏锋,索性用自己做的的字体写了一篇作文,虽离题,但是具有足够的特殊性,黄蛉边从这个角度打起了心思,前前后后拜访专家,参加考试。正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四川大学附属学院的邀请函,成功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
甲骨文作是我们中华历史最悠久文字,相比现代的简体字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使有古文学专家研究多年,仍有甲骨文记载的事件没有被破译,有很多的甲骨文字待考证,加上对甲骨文感兴趣并且所基础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适逢其会,09年高考川大特别推出针对偏才、怪才的“双特生方案”。因材施教分为基础课程学习、重点、特殊三个阶段。黄蛉幸运的获得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伤仲永天赋异禀类比黄蛉对甲骨文的认识超于常人,得到非常好的学习若黄蛉珍惜机会,跟着古文学专家学习古文字,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定有更深的造诣。可进入川大后的他仿佛本性未改,依然投机取巧。放着自己超于常人的古文基础不重视,还整日心浮气躁,根本不会静下心来虚心和导师学习。根据何崝教授说,自黄蛉进入学校学习后,黄蛉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什么,一天想学这个,一天想学那个,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根本静不下心专攻甲骨文研究。
在利用甲骨文,尝到甜头之后,黄蛉对甲骨文多了一份傲气,别人把他比作甲骨文达人,他便真的认可自己,对甲骨文的研究便少了耐性,多的都是浮躁,可做学问最忌讳就是浮躁啊。
可就在两年后,学校专门为了双持生人才返聘的古文研究何崝教授表示:不愿再教黄蛉!并向学校递交辞呈。学校问其缘由,何崝教授表示黄蛉总是心浮气躁,不专注于研究之上,不愿认真学习。而这几年的学习,也仅仅认识几百个甲骨文,感觉总倚靠自己之前研究过的文字,根本没有质的进步。
如此这般不珍惜机遇,肆意浪费自己的才华,最终寂寂无名的人,从古至今大有人在,那么多例子在前,初中课文中的仲永已然成为许多具有才华,却只享受“才华”的一类人的代名词。对待学问万万不可停滞不前,享受名利,更应该孜孜不倦的学习。
黄蛉是他人羡慕的“怪才”,完成二级跳进入985大学,若是他在大学四年,浮华焦躁,不专心做学问,不知上进的话,四年毕业后,也如仲永一般,成为芸芸众生最普通的一员。更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出社会后也难以立足。若黄蛉感恩一切来之不易,对甲骨文充满敬畏感激。跟着导师专心研究,除去浮躁,改变对做学问的态度。定能在甲骨文领域有所成就。
以上就是基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基础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