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10 00:42:45 | 基础网
什么是定向志愿如下:
定向志愿是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一种招生方式,它针对特定群体实施,依据考生家庭背景、区位、学科特长等情况进行限制性招生计划,被录取的学生需要从事规定领域内的工作或服务。
1.定向志愿历史
定向志愿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是为了缓解中国特别行业和地区劳动力短缺而设立的专项计划,其后成为了一种针对农村考生和特殊群体的招生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定向志愿逐渐向更多领域和专业覆盖,比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均有针对性的定向计划。
2.定向志愿对象
定向志愿对象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贫困地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农村学生、流动儿童、符合某些条件的学科特长生、参军新兵及其子女等。不同的招生单位和高校会依据自身需求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3.定向志愿报考条件和录取标准 基础网
报考定向志愿需要符合相应的招生对象条件,比如家庭住所、户口所在地等;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业成绩和素质条件,招生单位也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录取标准。被录取的学生需要承诺从事特定领域内的工作或服务时间,期限通常为三到五年不等。如果不履行承诺,可能会面临追究责任的风险。
4.定向志愿的意义及优势
定向志愿制度是高校提高质量和效益的一种有效措施,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地区发展。通过定向志愿,能够鼓励学生回馈社会,服务于弱势群体、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科,同时也有利于人才培养和职场经验积累。
总之,定向志愿是一种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高校招生方式,在促进地区发展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础网(https://www.bjcybag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填报志愿表后边的定向就业(二批本科)可不可以不填?的相关内容。
可以不用填,这个是选填项。
考生志愿是考生本人升学意愿的真实表达,是投档及录取的重要依据。志愿一定要由考生本人填报,考生须对其所填报的志愿内容和填报操作负全责。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成绩位次、招生政策、院校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相关信息。考生主要通过阅读招生计划和院校招生章程来了解招生的人数,专业设置和要求,录取规则等。
每次填报志愿考生一定要记住3个关键时间节点。一是新填志愿的截止时间,即首次登录填报志愿系统,填写志愿的最晚时间。随后,考生就可以不断修改志愿。二是删除志愿截止时间,即考生改变主意,不想参加本次填报,删除已填报志愿的最晚时间。三是考生分数对应的截止修改志愿时间。
以上就是什么是定向志愿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基础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